歡迎使用手機瀏覽
新疆兵團第十三師是1954年駐哈密的人民解放軍六軍十六師集體轉業(yè)的新疆軍區(qū)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的一部分,是一支有著光榮歷史和革命傳統(tǒng)的部隊,其前身可溯源于八一南昌起義和中國工農紅軍時期。除了紅一軍團偵察連(后為騎兵偵察團)外,還有徐東海領導的紅二十五軍七十五師二二五團,劉志丹領導的紅二十八軍和馬本齋領導的回民支隊。
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國共第二次合作形成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奉命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新編第四軍(新四軍)。
1937年11月,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八路軍、新四軍所部先后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建立了晉察冀、冀魯豫、冀遼熱、湖西、中原等抗日根據(jù)地。在太行山區(qū)、華北平原、膠東半島、微山湖畔、中原大地參加了平型關大戰(zhàn)、百團大戰(zhàn)、濮陽突圍等大小戰(zhàn)役上百次,有力地打擊了日寇的瘋狂進攻,粉碎了敵人的“三光”(殺光、燒光、搶光)政策,發(fā)展和壯大了抗日力量。這一時期,八路軍力量增強,占據(jù)的地區(qū)迅速擴大,軍隊的編制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紅一軍團騎兵團改編為八路軍一一五師騎兵團。此外,鄂豫皖蘇區(qū)二十五軍七十五師二二五團,冀遼熱挺進軍的九團和晉察冀軍區(qū)的三十四團,以及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的十九團、十一團、三團、回民支隊等后來都成為十六師部隊的源頭。
1938年,騎兵團進入河北曲陽、唐縣一帶,他們發(fā)揮騎兵優(yōu)勢,奔襲、伏擊、截擊日軍,給敵人以重大打擊。1939年,其他在晉察冀根據(jù)地的部隊,在團長劉云彪、政委蔡順禮的指揮下,在華北平原上馳騁自如,遠距離奔襲,屢建戰(zhàn)功。
1940年3月,日寇組織兵力7000余人向平西抗日根據(jù)地進行“掃蕩”。九團利用有利地形伏擊敵人,殲敵200余人,繳獲日軍運輸隊全部輜重。
1943年秋,日寇以4萬余兵力對北岳軍區(qū)開展3個月的“大掃蕩”。八路軍化整為零,以小分隊形式廣泛開展游擊戰(zhàn),到處襲打小股敵人,有力地消滅了日寇有生力量。到12月份,八路軍各團集中起來主動打擊日偽軍,迫使來掃蕩的日偽軍撤出根據(jù)地。
1944年4月,由楊得志率領的冀魯豫西進支隊和黃永勝、鄧華率領的晉察冀機動旅,奉命到達陜甘寧邊區(qū),分別改編為教導一旅、教導二旅,后參加了延安南泥灣、金盆灣大生產運動。
1945年9月,教導一旅、二旅合編為教導旅(旅長兼政委羅元發(fā)),后被黨中央授予“紅星”部代號。
在八年的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對日寇進行了頑強、有力的抵抗,配合全國抗日軍民,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并涌現(xiàn)出了如劉云彪、關盛志、任書田、羅少偉、胡青山等一大批抗日英雄和名揚全國的“狼牙山五壯士”。
解放戰(zhàn)爭中,這支部隊又逐漸整合為陜甘寧晉綏邊防軍教導旅,參加了隴東戰(zhàn)役、保衛(wèi)延安、西府戰(zhàn)役等戰(zhàn)斗。1949年9月,六軍編入王震率領的一兵團,在解放了甘肅、青海全境后進軍新疆。同年11月,六軍十六師到達新疆哈密,投入剿匪平叛中,幫助建立地方政權和大生產運動。1953年7月18日,十六師光榮地完成了戰(zhàn)斗的歷史使命,在新疆哈密集體轉業(yè),從此開始了“屯墾戍邊”的偉大事業(yè)。他們發(fā)展成了今天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根據(jù)《紅星二場史志》《紅星照征程》叢書等有關文獻資料整理)(此文原標題為“兵團十三師:威震太行的抗日英雄部隊”)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網(wǎng)站地圖 用戶調查
共產黨員網(wǎng)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