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理
王京理,男,莒縣小店鎮(zhèn)前山頭淵村人,1926年1月出生,1944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zhàn)爭初期,王京理家成了共產黨的情報站,王京理也自14歲起成為了地下情報人員。
一陣風過,新生的楊樹葉子唱出“唰啦”聲響,鮮綠葉片映襯下的小院顯得尤其古樸、靜默,石頭院墻不帶一絲現(xiàn)代工業(yè)氣息,凝結住了時光,雕刻上了過往。70多年前,這間不大的小院作為共產黨的地下情報站,見證了莒縣小店鎮(zhèn)前山頭淵村軍民為對抗日本侵略者所迸發(fā)的驚人智慧與勇氣,記錄著莒縣地區(qū)軍民的魚水情深。
小院的主人,89歲的王京理老人,已經在這里住了近一個世紀。興致好的時候,老人搬個馬扎,往院子中央一坐,孫兒孫女聽到拐杖敲墻的聲音,就知道爺爺又要講那過去的事情,講他的抗戰(zhàn)了。
沭河東岸的前山頭淵村是一座距今超過500多年的歷史名村,古語有云“銅墻鐵壁鳳凰山,槍炮火藥山頭淵”,記載著前山頭淵村自古便有防范匪患抵御外賊的歷史。前山頭淵村革命氛圍濃厚,為新中國的成立貢獻了不朽的功勛,建國前,全村共有老黨員84名,為莒縣所有村莊的第一。
1937年,“七·七”事變后,西部沭河一帶即有黨的秘密活動。1938年夏,山頭淵村王玉璞、王際堂受中共黨組織的派譴,由沂水返回前山頭淵村,發(fā)動群眾,組建了山頭淵抗日武裝。一年后,武裝常備隊成立,村里包括王京理家在內的七八戶人家就成了各級黨組織的聯(lián)絡點。
那時的王京理只有14歲,“八路軍真心向百姓”是少年王京理心中的結論。家里成為情報站后,常有八路軍的通訊員來此居住,他們軍紀嚴明,不但不騷擾群眾,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還經常幫助村里的人挑水、掃地,這讓見慣了搶奪群眾財物的漢奸部隊的王京理深感震驚。1940年9月,王玉璞任隊長的莒縣縣大隊被編為山東縱隊二旅六團三營,也就是從那時起,王京理家就成為二旅六團的情報站。二旅六團參謀長程勇因負傷在王京理家休養(yǎng),與程勇抵足而眠的3年,亦是王京理從一個懵懂少年迅速成長為一名勇敢、堅毅、懷抱理想的地下黨戰(zhàn)士的3年。
那時,情報站站長王德榮的掩飾身份是城中一間藥鋪的主人,王德榮從日軍翻譯手中取得重要情報后會送至王京理家,再由王京理聯(lián)系下線人員將情報送達團部。一天夜里,王京理得到情報字條,內容是:“明天去夏莊送太太,一挺機槍,一門小鋼炮,一個排,你們看著辦。”王京理不敢耽擱,匯報程勇后,立即聯(lián)系人員將字條送出。第二天,二旅六團四連根據(jù)情報提示,在陵墩茶棚的棉槐樹下伏擊,當偽軍行至跟前,伏擊隊員突然出現(xiàn),三人擒一個,未用一槍一彈將敵人全部俘獲。
為了躲避敵人盤查,將情報安全送出,王京理既需要與其斗勇,又需要與之斗智。參謀長程勇曾分派給王京理到敵占區(qū)買武器的任務,4筐子彈很難不被敵人的巡查隊伍發(fā)現(xiàn),王京理靈機一動,勸說同伴偽裝成拾糞人,將包好后的子彈放在拾糞筐里,上、下都填滿鮮大糞。果然,當走到借莊附近遇到漢奸隊時,漢奸們看到4筐大糞,忙不迭捂著鼻子讓他們走開,二人機智地逃過一劫,成功完成任務。
1944年,18歲的王京理如愿成為一名共產黨員。那段時期無疑是黎明前的黑暗,日本侵略者加大“掃蕩”力度,對所有發(fā)現(xiàn)的疑似共產黨員一律槍斃,農村地區(qū)的大部分共產黨員為了生存不得已選擇了退黨,革命工作一度陷入困境。然而,年輕的王京理卻始終堅信共產黨一定會取得最后的勝利,即使在和他一起入黨的18個人只有他1人在黨的情況下,他依然冒著全家被槍斃的危險,繼續(xù)從事地下工作。
天隨人愿,隔年,抗日戰(zhàn)爭終于取得勝利。如今,70年過去,王京理依舊守著他的“情報站”,如同守著他的革命信仰。(此文原標題為“王京理:情報站里不滅的信仰”)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