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歡迎使用手機瀏覽

1 1 1

仁者愛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的傳統(tǒng)文化智慧

微信掃一掃 ×

  “仁者愛人”,是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大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引用的一句名言。 “仁者愛人”的典故,出自于《孟子·離婁》?!峨x婁》又分上下篇,“仁者愛人”出自其下篇。

  “離婁”這個篇名看起來非常特別,所以需要稍微解釋一下。“離婁”是傳說中一個視力極好的人,生活在黃帝時期。他的眼力好到什么程度?一頭野獸出現(xiàn)在百步之外的地方,離婁能夠清楚地看到這頭野獸秋天長出的毫毛的最尖端。因為他的眼神太好,所以黃帝登昆侖山的時候弄丟了一顆黑色的珍珠,就讓離婁去找,而離婁也果真找到了。此篇開頭的第一句話就是“離婁之明”,所以就以“離婁”二字為篇名了。不過,此篇所講并非只與離婁相關,而是涉及到為政、立身、處世等多個方面,內(nèi)容非常豐富。

  “仁者愛人”的具體語境,出于孟子談論君子與普通人的分別。原文是這樣的:“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君子和一般人的分別,就在于能夠保存心中的善端,不讓它失去。而保持善端的關鍵,就是將“仁”和“禮”永存心中。其中,“仁”是對他人的愛,“禮”是對他人的尊重。一般來說,你愛他人,也就能得到他人的愛;你尊重他人,也就能獲得他人的尊重。

  需要指出的是,“仁者愛人”這句話雖然出自《孟子》,但這個觀念卻是直接繼承孔子的。根據(jù)《論語·顏淵》的記載,樊遲曾經(jīng)向孔子請教,到底什么是仁??鬃拥幕卮鹁褪?ldquo;愛人”。(原文是: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由此可見,孔子和孟子,都對“仁”這個概念極其重視,而對于仁的理解,也都高度一致:所謂“仁”,就是“愛人”。

  但儒家所倡導的愛,仁愛,與其他宗教或?qū)W說相比,也還是有一些特別之處的。

  首先,儒家之愛,是有其明確的核心與出發(fā)點的,這就是“孝”,也就是對父母的愛。由這個出發(fā)點引申開來,就得到了儒家的一切其他美德。對于這一點,儒家有很多的論述。比如《中庸》就講:“仁者,人也,親親為大。”孟子也說:“仁之實,事親是也。”這些表述,都說明仁愛的根本,就是植根于對父母長輩的美好情感。把這個實質(zhì)和路徑講述得最明白的,當推儒家經(jīng)典之一的《孝經(jīng)》。它從對父母的感恩以及義務說起,而后話鋒一轉(zhuǎn),說一個孝子,當他置身于社會,只有很好地承擔起社會的責任與義務,才算是真正地盡到了孝道。比如你身為天子,如果不勤政愛民,弄到身死國滅,那么宗廟誰來祭祀?比如你身為士大夫,如果不盡心王事,弄到家破人亡,那么祖先誰來照看?比如你身為普通百姓,違法犯罪,那么父母誰來養(yǎng)活?這樣,《孝經(jīng)》就從原本屬于家庭的血緣情感,推及到了整個天下國家。又因為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受到父母的無私關愛成長起來的,對父母有著最為美好深沉的感情,所以由此而推衍出的一整套儒家倫理,也就很容易在我們的內(nèi)心生根了。

  其次,儒家之愛,有一條一以貫之的實踐方法,就是“忠恕”。

  首先將這一點歸納出來的,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子。有一次,孔子意味深長地對曾子說:“我的學說,有一個一以貫之的東西,你知道嗎?”曾子說:“我知道。”孔子出去后,有人就問曾子:“老師的話,是什么意思呢?”曾子說:“老師的學說,無非是忠恕二字罷了。”(原文是: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對忠恕特別是對“恕”的強調(diào),直到今天,仍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1993年聯(lián)合國召開國際倫理大會,將全世界著名的宗教家、倫理學家聚集一堂,討論在全球化的格局中,是否能夠找到一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倫理準則,最后找到的只有兩條,一條是康德的“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另一條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兩句話,被鐫刻在聯(lián)合國總部的大樓中,被視為指導不同國家與民族間交往的“黃金倫理準則”。

專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的傳統(tǒng)文化智慧

專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的傳統(tǒng)文化智慧

發(fā)布時間:2019年03月26日 11:17??????來源: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 打印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在线色艹艹艹,亚洲色视频在线播放,国内毛片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