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歡迎使用手機瀏覽

1 1 1

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的傳統(tǒng)文化智慧

微信掃一掃 ×

  2019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引用了這一名句。習總書記說:“蘇軾在《思治論》中說:‘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意思是,向最難之處攻堅,追求最遠大的目標。這次全會提出的目標和任務,很多都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中的空白點和薄弱點,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在實際工作中,必須突出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著力固根基、揚優(yōu)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tǒng)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出自蘇軾的《思治論》。

  關于蘇軾,我們此前有所介紹,這里不再贅述。在這里只特別說明一點,就是蘇軾是一個多方面的人才,只不過他多方面的才能都被他盛大的文名所遮蔽,這實在是一件有些遺憾的事情。今天的研究者,在西方“詩歌”“小說”“散文”“戲曲”的四分法框架內,基本上只關注純文學性質的作品。實際上,古代的文人與士大夫階層是高度重合的一個群體,而古代士大夫著力最深的文章恰恰是政論;而要說宋代政論寫得最好的,蘇軾絕對是首屈一指。從他所留下來的政論文章來看,他對于治國理政,是有一套完整而穩(wěn)健的方法的;其于世道人心,也是有深刻的洞察的,假如神宗能夠任用蘇軾,或者中國文學損失了一個文學天才,但收獲的可能是當時的蒼生之福,也未可知。

  這篇《思治論》,就是蘇軾政論文的代表作品。蘇軾做這篇政論的時間是宋仁宗嘉祐八年也就是公元1063年,當時蘇軾36歲,正在鳳翔任職。此前,仁宗朝也曾經發(fā)布過很多政令,希望改革,其中比較大的一次,就是由范仲淹、富弼等人主持的慶歷新政,但效果都不理想。蘇軾有感于此,于是寫了這篇《思治論》,希望對朝廷有所裨益。

  蘇軾所發(fā)的議論,針對的是北宋特別是仁宗一朝改革沒有取得成功的情況,但議論中所含有的那種謀定在先,而后就應當堅定不移地去執(zhí)行的見解,無疑是易地易時而皆然的道理。所有的變革,都會觸動某些人的利益或觀念,都不會是輕而易舉、一帆風順的。當今中國也是如此。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改革已經進入攻堅區(qū)和深水區(qū),我國的改革發(fā)展形勢正處于深刻變化之中,外部不確定不穩(wěn)定因素增多,改革發(fā)展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但越是到改革深處,越要擔當作為、蹄疾步穩(wěn)、奮勇向前,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天下之勢不盛則衰,天下之治不進則退”,面臨各種風險挑戰(zhàn),面對發(fā)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正確的方法只能是堅定不移地與時俱進,提高改革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迎難而上、攻堅克難,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激活力、抓落實,堅定不移地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籬、破除妨礙發(fā)展的體制機制弊端。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銳意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就一定能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發(fā)布時間:2021年04月09日 08:18??????來源:共產黨員網 打印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在线色艹艹艹,亚洲色视频在线播放,国内毛片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