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聲音刻錄百年記憶,我是革命文物講述人、配音演員孟令軍,我講述的文物是上世紀60年代,大慶油田工人建造“干打壘”時用的工具。這套工具由手拉鉆、鐵拐尺、圓規(guī)組成,現存于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是國家一級文物。
圖為上世紀60年代大慶油田建造“干打壘”時用的工具
所謂“干打壘”,其實就是東北地區(qū)以前常見的一種土房子,除了門窗和房檁需要用少量木材外,墻體全部用泥土夯實壘起來。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的副館長關穎說,當年大慶的石油工人們就是用這樣的工具,在大荒原上用榔頭一下一下砸出了30萬平方米的住房。
關穎:當時建30萬平米的“干打壘”,我們只用了不到900萬元,如果這些“干打壘”用磚瓦結構去建設,大概需要6000萬。在國家經濟建設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我們?yōu)閲夜?jié)省了半個多億的資金。
圖為“干打壘”內部還原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1959年9月26日,隨著一股油流從位于松遼盆地北部的“松基三井”噴涌而出,一個世界級特大型陸上砂巖油田誕生了。當時正值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前夕,所以油田所在的大同鎮(zhèn)被更名為大慶,新發(fā)現的油田也由此命名為大慶油田。轉年二月,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石油工業(yè)落后面貌的石油大會戰(zhàn)拉開了序幕。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噴出工業(yè)油流,標志著大慶油田的發(fā)現
會戰(zhàn)得到全國各方的大力支援,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老一輩石油人組成近4萬人的石油大軍,挺進東北松嫩平原。王進喜曾回憶說,1960年3月,從玉門到大慶,他是“帶著一股子氣”去的。
王進喜:有些外國人看不起我們中國人,硬說我們國家是“貧油國”,我們聽到就生氣,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肯定有油。1960年,一聽見大慶這個油田,我們就很高興。大家就想,一下子到了大慶一錘頭砸出個井來,想有油出來。
1960年4月29日,大慶石油會戰(zhàn)萬人誓師大會在薩爾圖廣場召開
不過,六十年代初的大慶,只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大荒原,幾百平方公里內渺無人煙,時不時還能躥出幾只野狼。幾萬人從全國四面八方集中到這里,“頭上青天一頂,腳下荒原一片”,物資和后勤保障嚴重不足。
王進喜:到了大慶困難確實很多。沒有房子、沒有鍋,就是這么個情況下,我們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把油田早日拿下來!
陳列館副館長關穎說,會戰(zhàn)初期,石油工人們就睡在草窩窩、地窨子和臨時搭建的帳篷、木板房里,裹著棉衣,瑟瑟發(fā)冷。
關穎:冬天最冷的時候能達到零下40多度。鉆井工人或者是采油工人身上會有很多冰,他們走路前都是用木棍在身上敲,把冰敲掉了,才能行走,自然條件是非常艱苦的。
必須要解決住房這個撓頭的大問題。石油會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薩爾圖區(qū)地處高寒地區(qū),凍土層厚達2米。在經過實地調研后,時任會戰(zhàn)指揮部工委書記的余秋里等同志決定,借鑒當地老鄉(xiāng)建“干打壘”的經驗,就地取材。
關穎:當地當時有幾十戶老百姓,他們住的就是“干打壘”的房子,就類似這種泥草材料的建筑。
沒有住房,會戰(zhàn)職工自己動手建干打壘
建造“干打壘”的材料相對簡單,只需要羊草、蘆葦、泥土和木材。大慶地區(qū)植被茂盛,但是唯獨缺乏木材,而盛產木料的大、小興安嶺距離大慶足足有幾百公里,山路不便、交通不暢。大慶油田派出了???ldquo;硬骨頭”的十三車隊。
大慶油田歷史陳列紀念館辦公室主任 張彬:當時(他們)深入大、小興安嶺深山老林,走的都是懸崖邊,叫“鬼見愁”的那種山路。經過非常曲折的一段經歷,終于把木材拉到大慶,解決了建“干打壘”的燃眉之急。
幾個月后材料齊全,油田內掀起了建“干打壘”的熱潮。曾經親歷那段歲月的油田職工孟凡星說,當時,上至部長下到普通工人,上班奪油搞會戰(zhàn),下班蓋“干打壘”再會戰(zhàn)。
孟凡星:那時候是一片火熱的場景?。‘敃r能有一半的人都出來干“干打壘”了,6月份的時候正式成立了大慶油田“干打壘”指揮部,一共有15個“干打壘”建設基地。
油田內掀起了建“干打壘”的熱潮
在石油工人的勞動號子聲中,不到四個月的時間,30萬平方米的“干打壘”建成了,荒原出現了燦如繁星般的村落,裊裊的炊煙升上藍天,讓石油人在這片大油田中扎下了根。
“夜晚,遠處近處的采油井上,升起萬點燈火,宛如天上的繁星;低矮的職工宿舍里,簡樸的俱樂部里,不時傳出陣陣歡樂的革命歌聲,在沉寂的夜空中回蕩。到過延安的同志們,看著眼前的一切,怎么能不聯想起當年閃亮在延水河邊的窯洞燈火?”
1960年6月1日,大慶油田生產的第一列車原油從東油庫發(fā)出,駛向錦西石油五廠。首車原油外運,標志著大慶石油會戰(zhàn)初戰(zhàn)告捷,大慶油田的原油匯入了祖國石油工業(yè)的大動脈。
持續(xù)3年多的石油會戰(zhàn),累計生產原油1166.2萬噸,占全國同期原油產量的51.3%,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石油工業(yè)的面貌。1966年2月,王進喜在全國工業(yè)交通會議上激動地說:
王進喜:大慶油田,是黨的大慶油田,全國人民的大慶油田。我們國家有一個大慶,還僅僅是不夠啊,要艱苦奮斗一輩子,要當一輩子老黃牛!
“鐵人”王進喜用身體制服井噴,保住了油井和鉆機。在大慶油田工作的10年中,王進喜為我國石油事業(yè)立下了汗馬功勞,曾獲“全國勞動模范”等光榮稱號。
時光穿越荒原大地,六十多年過去了,“干打壘”記錄了一代又一代代石油人的奮斗足跡,也見證著大慶油田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2020年,大慶油田完成國內原油產量3000多萬噸,生產天然氣46億多立方米,實現了“十連增”。大慶的成績和貢獻,已經鐫刻在偉大祖國的歷史豐碑上,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孟凡蕊:我是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講解員孟凡蕊,今年29歲。雖然“干打壘”隨著油田的發(fā)展,漸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干打壘精神、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一直留存在大慶石油人的心中,時刻激勵著我們青年一代,遇到困難不等不靠不繞道,勇于迎接和挑戰(zhàn)。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