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手機瀏覽
“863計劃”標識
1986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批轉(zhuǎn)《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綱要》,即“863計劃”。在科學技術需要奮起直追的年代,“863計劃”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高技術的進步。
“863計劃”四位倡議者合影(左起: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
王大珩:我們遞建議的時候,沒有想到小平同志有那么大的決心。
上世紀80年代,世界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隨之也引起各國經(jīng)濟、政治、社會等各方面的深刻變革。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和陳芳允四位科學家向中央提出一份“關于跟蹤研究外國戰(zhàn)略性高技術發(fā)展的建議”,時任國家科技部部長朱麗蘭回憶,僅僅兩天后,鄧小平就作出批示:此事宜速作決斷,不可拖延。
“863計劃”四位倡議者
朱麗蘭:當時就由國務院和中央領導組織了一個專門的小組來討論,它的目標,怎么樣起步,怎樣來支持。同時,馬上就組織了專家來定,在哪些領域當中,怎么樣來發(fā)展。最后“863計劃”整個部署的出臺,是經(jīng)過了中央政治局的討論,這樣一項計劃經(jīng)過中央政治局討論,這是很少的。
1986年11月,一個面向21世紀的中國戰(zhàn)略性高科技發(fā)展計劃公布于世。這項計劃從世界高技術發(fā)展趨勢和中國實際需要出發(fā),選擇生物、航天、信息、先進防御、自動化、能源和新材料等七個領域15個主題項目,作為我國發(fā)展高科技的重點,1996年又新增了海洋技術領域。
“863計劃”的八個領域
朱麗蘭:這個計劃當時就確定了這么一項指導思想——“有限目標、突出重點”,要積極跟蹤(國外),而且要爭取在優(yōu)勢領域要超趕。
在整個計劃的討論過程中,經(jīng)費無疑是最關鍵又最敏感的問題,因為高科技就意味著高投資。提出建議的科學家王大珩說,沒想到中央最后竟批了100億的???,相當于當年全國財政總支出的二十分之一。
1991年4月25日,科學家王淦昌、王大珩、楊嘉墀、陳芳允(右起)榮獲“863計劃”榮譽證書。
王大珩:后來就問“你們要多少錢?”王淦昌在會上說,就是幾個億吧!后來真正當成大事情干了,給了一百個億。
由于專家提出建議和鄧小平的批復都發(fā)生在1986年3月,“863計劃”這一名稱隨即被叫響,并很快就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從載人航天的神舟飛船到深潛入海的“蛟龍?zhí)?rdquo;,從解決糧食自給的超級雜交水稻到便捷出行的高速列車,這些重大科技成就都有一個共同的起點——“863計劃”。
“863計劃”三個發(fā)展階段
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fā)軔:“863計劃”是七大領域,其中一個領域就是載人航天。中國人一定得上天,再不做準備就來不及了。
1991年,鄧小平為“863計劃”題詞。
“863計劃”是中國科教興國的一個重大戰(zhàn)略部署,它不僅是中國高技術發(fā)展的一面旗幟,也是中國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一面旗幟,它將中國推向了世界高科技競爭的起跑線,也開啟了中國科技騰飛的新征程。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網(wǎng)站地圖 用戶調(diào)查
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