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5月30日
《紅色中華》報刊發(fā)了
《八兄弟一齊報名當紅軍》的感人事跡
瑞金縣下肖區(qū)七堡鄉(xiāng)的楊榮顯
將自己的八個兒子全部送去當了紅軍
在第五次反“圍剿”和隨后的長征途中
楊榮顯老人的八個兒子
全部犧牲......
寸寸紅土地,遍灑英烈血!
為何楊老會送八個兒子去當紅軍?
請從下文尋找答案......
“一蘇大”與首部《憲法大綱》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在江西瑞金葉坪謝家祠堂召開。大會莊嚴宣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了!
在位于江西瑞金的中央革命根據(jù)地歷史博物館內(nèi),一部3100余字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保存至今。
《憲法大綱》里規(guī)定“在蘇維埃政權(quán)領域內(nèi)的工人、農(nóng)民、紅色戰(zhàn)士及一切勞苦民眾和他們的家屬,不分男女,種族宗教,在蘇維埃法律前一律平等。”
這是一部由人民制定,由人民通過,真正代表了最廣大工農(nóng)群眾最高利益的人民憲法。
寧都起義
1931年9月,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qū)發(fā)動第三次“圍剿”失敗,蔣介石把國民黨第26路軍留在寧都駐守。
蔣介石下令他的嫡系朱紹良部,駐扎在寧都以北的廣昌公路上,顯然這是既想“消滅”紅軍,又想“消滅”第26路軍的一箭雙雕的陰險計謀。
令蔣介石始料未及的是,在第26路軍中,中共地下黨組織先后秘密發(fā)展了第26路軍參謀長趙博生等近20名黨員轉(zhuǎn)向革命。
1931年12月14日,國民黨第26路軍2個師6個旅在寧都城舉行起義。
他們行軍到固村的時候,固村的群眾殺豬宰羊熱烈地歡迎他們,這是他們以前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場面。
12月16日,寧都起義部隊按照中革軍委命令改編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五軍團,編入紅一方面軍建制,季振同任總指揮,董振堂任副總指揮,趙博生任參謀長。
1933年初,在黃獅渡一帶,趙博生率部與國民黨軍展開激戰(zhàn)。戰(zhàn)斗中,趙博生不幸頭部中彈,英勇犧牲,時年36歲。
為群眾開的“窗戶”
這里是瑞金葉坪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舊址。這所土黃色的房子曾居住著一位被毛澤東稱為“謝大娘”的孤寡老人。
在仔細觀察房間的結(jié)構(gòu)后,毛澤東讓警衛(wèi)員拿來鋸子、鐵錘等工具將謝大娘房間的樓板撬開一平方米大小的方孔,將樓板鋸成一個柵欄狀,同時又將毛澤東住房屋頂上的泥瓦換成了玻璃瓦。
瞬時,暖暖的陽光便從玻璃瓦透過“天窗”照進了一樓謝大娘的房間。
周景春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紀念館 館長
1931年的冬天有一天,毛主席從樓上下來看到謝大娘坐在門口干針線活。就問謝大娘說:“大娘,為什么這么冷的天,你都坐在門口做針線活呢?”謝大娘就隨口說了一句:“房間里面光線太暗,看不清。”
這扇為普通群眾而開的“窗戶”至今依然保留著,成為探尋蘇區(qū)干群關系的一個獨特“窗口”。
“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
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后,廣大黨員干部和紅軍戰(zhàn)士始終踐行著共產(chǎn)黨的宗旨——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
一口紅井水,天下蒼生情。在江西瑞金沙洲壩村,有一座被當?shù)厝朔Q之為“紅井”的水井。
1933年4月,中共中央機關、中革軍委為躲避國民黨軍的狂轟濫炸,從瑞金葉坪遷到了沙洲壩。細心的毛澤東發(fā)現(xiàn)村民喝的水竟是水塘里的渾濁死水。
為了讓沙洲壩人民早日喝上干凈水,毛澤東親自上陣,帶領中央機關的工作人員在沙洲壩尋找水源,并親自挖下了這口清澈甘甜的水井。
全國解放后,蘇區(qū)的老百姓,在水井旁的一塊石碑刻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作為永久的紀念。
雖然前路漫漫、艱險重重
但胸懷國家和人民
不忘初心和使命的共產(chǎn)黨人
卻依然向著理想的燈塔
勇往直前、永不停歇!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網(wǎng)站地圖 用戶調(diào)查
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